首页  院情概况  党建思政  教育教学  人才培养  招生就业  学术科研  团学天地  资料下载  学校首页 
 
     
 
栏目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院情概况>>发展规划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以下简称数计学院)总体工作思路是: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的工作安排,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在和谐工作氛围营造、专业特色凝练与建设、科研项目申报、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教学质量工程、国际合作交流以及党建、学生与工会工作等方面扎实工作,为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实现数计学院更好更快的发展而努力,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特拟定学院十二五发展划:

一.党建和思政工作

(一)深入推进创先争优。认真落实“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巩固“党建示范点”成果。结合学校、学院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和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优化载体,创新思路,加强指导检查、宣传报道、群众评议等工作,建立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

(二)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坚持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严格执行学院工作议事规则和程序,落实党务公开、院务公开和“三重一大”制度,不断提高学院民主管理与科学决策的水平。加强青年教师和学生党员发展和培训工作,进一步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

(三)全面加强思政教育。注重师德师风建设,以教风带学风。把思想工作寓于教学、科研及团队建设各个环节。改进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创新和拓展教育活动形式和载体,加强网络思想教育阵地建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感染力和影响力。

(四)扎实推进反腐倡廉。严格执行中央、上级部门关于反腐倡廉工作的相关规定,开展反腐倡廉教育。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和各项规定,杜绝违法违纪现象。

(五)及时做好宣传工作。以典型宣传和经验宣传为重点,加大对内对外宣传力度,增强宣传工作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学院影响力,提升学院的对外形象。

(六)切实抓好安稳工作。构建和谐校园、维护校园稳定,处级干部认真参加学校值班,加强安全防范,做好防火、防盗等工作,确保校园安全。做好来信来访工作,重大事项及时报告。

二.专业建设

(一)发展和建设好现有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本科)

(二)申报并建设其他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类本科)、信息工程(本科)、统计学(本科)、物联网技术(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方向)。

(三)推进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作好前期建设,积极申报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四)推进重点学科申报建设工作。拟申报并建成2门以上校重点学科(或重点支持学科),力争在省级重点学科立项上取得突破。

三.教学工作

抓好、抓实学院的中心工作——教学工作,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监控,规范学院正常教学秩序,树立良好教风、学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

以“四有”、“四规”为重点,严格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全院教师的教学行为。

(二)加强教学监控,提高教学质量。

鼓励、支持学院二级督导独立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学院二级督导的作用。进行教学过程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进行课程建设监控,引导和控制课程建设的方向,保证在各项建设中贯彻教学改革精神,固化教学改革成果;反馈监控结果,对教师、课程建设等提供各种帮助信息。

(三)加强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

1.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

2.各教研室定期规范开展教研活动,如教学法研究、教学观摩、集体备课等,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并作好相关过程性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

3.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教改项目,鼓励教师撰写教研教改论文。十二五期间省级教改项目立项3-5项,校级教改5-10项,力争在国家级教改项目上有所突破,全院教师发表教改论文5-10篇。

(四)加强实践教学,抓好学科竞赛

1.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继续认真组织好贵州师范学院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全国机器人大赛、数据挖掘大赛等相关学科竞赛活动,力争取得好的成绩。

2.强化学生基本技能培训。加强“三字一画”、说课等师范生基本功训练,加强打字、PPT制作、电子表格设计等学生基本技能训练。拟定于每学年春季学期开展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和学生基本技能大赛。

3.推进平台建设。积极申报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等人才培养平台项目,力争在十二五期间立项1——3项。

4.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1)充分利用中央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资金,建设专业实验室5——8个。

(2)制定或完善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2)全部实验室在合理的范围内对数计学院全院师生开放;

(3)积极开展实验室创新模式探讨。

5.继续抓好学生实习工作。

(1)积极探索学生实习、实践的新模式,强化学生职前教育。

(2)抓好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实习工作。在学生实习前开展为期一周的见习活动;聘请重庆足下公司工程到校对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开展为期十天的企业级实习前培训;聘请贵阳市一线专家到校对学生进行实习培训。

(3)拓展实习实践基地。拟建实习实践基地3-5个。

7.抓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坚持执行学校制定的关于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过程管理与监控,做好毕业设计的评价和督导,确保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四)加强评建工作,提升办学水平。

1.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作好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工作,力争通过学士学位评估。

2.全面推进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评建工作,根据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签订目标责任书,细化分工,落实到人。

3.完成各年度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采集上报工作。

4.做好专业评估工作。

5.完成实验室、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实习等专项评估工作。

四.科研工作

(一) 积极申报,争取立项,注重质量。

1.全员动员,全员参与,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争取更多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立项。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渠道积极鼓励有能力和资源的教师,大胆地走出去与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进行沟通、交流,挖掘其新的项目需求,力争有更多的纵、横向科研项目立项。

2.所有在研项目,注重质量,严格按照项目计划高标准完成各项指标任务。

(二)加强科研团队建设。

尽快形成能够承担高水平纵横向科研任务的科研团队。在充分利用现有科研骨干的同时,加强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积极引进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博士及高水平教师),有计划地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

(三)加强科研环境建设。

积极申报工业物联网工程中心、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等平台和充分利用我院现有的实验室资源,充分论证后建设好中央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资金实验室建设工作。为数计学院科研团队搭建良好的硬件平台。

(四)鼓励教师发表学术科研论文、出版教材及专著。

在学术论文方面力争使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鼓励有条件的教师出版教材及专著。

(五)积极参加省内外各种学术研讨活动。

积极参加贵州省计算机学会年会、数学学会年会等学术研讨活动。

(六)积极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到校讲学。

五.师资队伍建设

(一)加强教师培养。

1.对于在职攻读学位的教师,鼓励他们按时完成学业,尽早学成归来,参加学校学院建设发展。

2.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学位,提升学历水平。

3.继续坚持“老带新”传帮带工作,鼓励引导青年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划,尽早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科研方向。

4.创造条件鼓励有培养潜力的教师到国外、国内访问进修。

(二)人才招引工作。

1.每年有计划地通过招考,引进符合我院实际需求的教师、实验室管理人员、辅导员、行政秘书。

2.积极到各省内外高校进行人才引进工作,力争在博士、教授等高层次人才方面取得突破。

六.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力度

为我院学生到国内外其他高校交流学习创造条件、争取机会。积极创造条件,送我院教师到国内外的大学作访问学者或继续攻读博士、硕士学位。

七.努力做好招就工作

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招生宣传力度,争取多招生,招好生。并积极为学生就业作好服务,开展学生求职礼仪专题讲座和职前培训,确保我院学生的就业率在90%以上。

八.学生工作

(一)加强学风建设工作。

努力形成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继续组织开展学风建设系列相关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坚持开展创新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学术活动,兴趣小组、开放试验和各类竞赛活动。同时加强教育和监督检查,严肃纪律,力争使学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二)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特别要对心理异常、经济特困、学习低差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和帮扶,帮助和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完成学业。

(三)做好学生党建工作。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党校培训,积极培养和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

九.认真抓好继续教育工作。

在学校“国培办”的统一安排部署下,认真做好“国培计划”我院承担项目的项目招标、前期调研、专家遴选、课程设置等工作,高标准地完成培训任务。

十.规范管理,强化服务意识。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分工,明确职责,规范工作行为和工作标准,规范办事程序。

(二)实行党务、院务公开。

(三)强化为教学服务为教职工服务意识,提高报务质量。

十一.工、青、妇工作

(一)切实关心教职工的实际困难,尽可能予以帮助和关怀。

(二)积极安排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通过集体活动培养教职工关心集体、热爱集体,增强凝聚力。

(三)组织召开教师代表大学和基层工会代表大会。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2011年3月14日

 

 

关于我们 | 专业介绍 | 学校首页

联系电话:0851-86845024

邮编:550018     Email:sdxy@gznc.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高新路115号